百年名校 全新「學習」
起源:
「學習科學與科技研究所(簡稱學科所)」前身原為國立清華大學共同教育委員會(2015年更名為清華學院)下的「學習科學研究所」,於2010年8月1日設立並為亞洲與臺灣之首創。國立清華大學2016年11月1日整併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生效後,本所融合兩校相關領域教師,調整所名為「學習科學與科技研究所」,組織架構改隷於「竹師教育學院」下。
學科所以學習科學理論為基礎,致力結合學習情意的認知發展、學習行為的科學探究,以創新思維研究與應用學習科技,促進學習活動與觸發學習動機及效能,乃至形塑出深遠的社會文化脈絡,因而本所以學術論證與創新研究為核心精神,重視產業應用。
歷任所長:

宗旨/精神:
資訊時代下,社會快速變遷與科技日新月異大幅改變人們的學習方式,傳統教育研究轉向對「學習」本質的探討。「學習科學與科技」作為顯學,強調以創新、跨領域整合性觀點,探討實體與虛擬情境中學習者的學習本質、學習歷程、心理與認知機制,以及身處的社會文化等多面向交互影響,藉由科技應用強化學習效果,以學習來橫向聯繫各學科領域,培育跨域與深度的學習精神與研究思維,協助學習者適應複雜多變的未來世界,並能面對個人或組織裡不同的學習挑戰。
本所強調因研究而存在,以學習取徑來延續人類存在的價值,運用科技工具與科學方法,跨域整合認知科學、教育學、資訊科學、社會學、媒體與文化、心理學、人類學等領域,探究建構知識,反思已知,探索未知,以及創造新知之原理、歷程與機制。本所宗旨為探究現代乃至未來社會中,人類學習的發展機制與論證方法,並培養研究生能將學習理論轉化為學習研究成果與實務並重。
教師/研究:
本所教師研究領域多元,包括學習科學、學習科技、虛擬與擴增實境、科學教育與動畫、數位人文與新素養、巨量資料與數據分析、教學策略與課程設計、悅趣學習與媒體設計、語言學習與認知心理、成人教育、社群學習與人機互動介面、數理教育等。除學術研究發表外,本所教師多有科技部研究計畫、教育部委託研究案、其他研究機構委託案,以及產業實務研究合作計畫,研究議題創新且銜接國際發展趨勢。(請參考本所成員)
學生/職涯:
本所研究生的大學專業學系領域來源廣泛,不限學習或教育相關背景報考本所(請參考入學資訊)。本所鼓勵研究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另有『有梗學習』獎勵計畫,以獎勵研究表現與成果,以臻研究生畢業後具備以下核心能力:
- 能對學習機制有深入的理解及整合性觀點。
- 能從個人、社會及環境脈絡探究學習歷程。
- 能設計或開發提升能力的學習活動或工具。
- 能規劃與執行基於學習科學與科技之研究。
- 能持續關切學習議題並思考改進的可能性。
本所研究生畢業後,未來可以從事協助、引導及設計個體與社群學習相關之工作,例如:學術研究者、學習管理師、學習資料分析師、使用者體驗設計師、互動介面設計師、數位教學設計師、人力資源管理師、教師、學習與科技產業、橘色科技產業、創意與媒體產業、非政府組織NGO。(請參考LeanrningHub)
學習方向/課程:
本所學習方向重視理論思考、學術研究與實務應用,引導研究生敏銳提出新穎研究議題的創見,完成跨領域且深度發展的整合研究,本所規劃四大學習方向以因應學習環境的急遽變遷:
- 前瞻學習思維:促進知識工程,反思已知探索未知。
- 學習環境建置:創用科技工具,科學整合虛實環境。
- 跨域深度研究:理論整合實務,發現問題解決策略。
- 學習行為分析:指引學習歷程,培育學力深化素養。
因應學習方向,本所四大課程模組如下:(請參考課程模組)
- 學習科學理論與研究基礎、
- 學習科技建置與虛實整合、
- 深度學習設計與跨域發展、
- 學習行為研究與資料分析。
空間環境

403學習科技實驗室

404心理與腦科學實驗室

405研究助理室

406點子室

407研究生研究室

408沉浸式學習行為觀察實驗室

409研討室

410視訊會議室

420電腦教室

421有梗研討室

學習Lob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