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與科技講座】09/18(四)廖御圻/亞大心理學系副教授: 網路成癮的神經心理研究與其AI模型之建構

【人文與科技講座】09/18(四)廖御圻/亞洲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講題】網路成癮的神經心理研究與其AI模型之建構
【講者】廖御圻/亞洲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時間】114年09月18日(星期四)下午3:30-5:20
【地點】本校第二綜合大樓B側4樓410視訊會議室
【講者簡介】
亞洲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網癮防治中心執行秘書、亞大附醫臨床心理中心臨床心理師,同時為社團法人台灣腦心智發展與心理復健學會第三屆理事長、台灣網路成癮防治學會理事、中華民國臨床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監事、台灣生理與神經回饋學會監事、台灣臨床心理學會生理與神經回饋發展委員會與復健發展委員會委員、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整合性成癮醫療示範中心之心理治療督導。
曾任成功大學行為醫學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成功大學腦心智健康與發展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中華民國臨床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秘書長、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臨床心理科臨床心理師,及台南市勞工局職訓就服中心職業適性診斷計畫深度就業諮詢計畫與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個別職涯諮商服務輔導計畫之合作臨床心理師。
關注兒童青少年、成人、高齡之身心症狀與認知功能議題,神經復健領域之腦損傷議題。擅長以神經心理治療取向結合生理回饋與神經回饋,提供注意力與執行功能之評估與訓練/復健,後天腦損傷的評估與神經心理復健,已發表相關實證文章;認知功能與情緒適應困難之心理衡鑑與心理治療、生理回饋評估與治療;與職場問題相關的就業諮詢與職涯適應諮商。
【演講摘要】
本次將統合文獻與實驗室的研究數據,討論不同亞型的網路成癮(Internet Addiction, IA)之神經心理研究差異,與探討其對個體學習、工作與生活適應的影響。另一方面,本研究團隊也將討論,運用深度學習方法,建構能辨識網癮的AI模型,結合心智行為測驗、生理訊號(如心率變異、腦波)及臨床資料,以提升網癮風險偵測與預測的精確度。
【備註】所外人士可至現場聆聽,或觀看本所「有梗學習粉絲團」之直播,謝謝。
【講題】網路成癮的神經心理研究與其AI模型之建構
【講者】廖御圻/亞洲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時間】114年09月18日(星期四)下午3:30-5:20
【地點】本校第二綜合大樓B側4樓410視訊會議室
【講者簡介】
亞洲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網癮防治中心執行秘書、亞大附醫臨床心理中心臨床心理師,同時為社團法人台灣腦心智發展與心理復健學會第三屆理事長、台灣網路成癮防治學會理事、中華民國臨床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監事、台灣生理與神經回饋學會監事、台灣臨床心理學會生理與神經回饋發展委員會與復健發展委員會委員、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整合性成癮醫療示範中心之心理治療督導。
曾任成功大學行為醫學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成功大學腦心智健康與發展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中華民國臨床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秘書長、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臨床心理科臨床心理師,及台南市勞工局職訓就服中心職業適性診斷計畫深度就業諮詢計畫與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個別職涯諮商服務輔導計畫之合作臨床心理師。
關注兒童青少年、成人、高齡之身心症狀與認知功能議題,神經復健領域之腦損傷議題。擅長以神經心理治療取向結合生理回饋與神經回饋,提供注意力與執行功能之評估與訓練/復健,後天腦損傷的評估與神經心理復健,已發表相關實證文章;認知功能與情緒適應困難之心理衡鑑與心理治療、生理回饋評估與治療;與職場問題相關的就業諮詢與職涯適應諮商。
【演講摘要】
本次將統合文獻與實驗室的研究數據,討論不同亞型的網路成癮(Internet Addiction, IA)之神經心理研究差異,與探討其對個體學習、工作與生活適應的影響。另一方面,本研究團隊也將討論,運用深度學習方法,建構能辨識網癮的AI模型,結合心智行為測驗、生理訊號(如心率變異、腦波)及臨床資料,以提升網癮風險偵測與預測的精確度。
【備註】所外人士可至現場聆聽,或觀看本所「有梗學習粉絲團」之直播,謝謝。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