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政煥 |一位學科所暌違12年的新教師
#清華教育學院人物誌-EP1 #一位學科所暌違12年的新教師
專訪、撰文/廖冠智 所長 專訪日期:113年7月20日
白天的喧囂在夜晚靜謐之中沉澱,夜晚的寧靜在黎明曙光中甦醒,這是自然法則。每一位學者的故事都是一首獨特的旋律,像是lo-fi曲風,帶著輕柔的節奏和循環的旋律,伴隨著微妙的背景雜音,適合在學習時聆聽。這些故事讓人想一窺他們的心路歷程,彷彿透過老唱片的沙沙聲聽見過往的迴響,這是知識追求的吸引力法則。
驅車前往霧峰,沿途經過曾長達八年上下班的風景,如今一一回味。上高速下匝道,映入眼簾的是昔日懷舊景色,帶了些許現代的風味,左側看到921地震園區,穿過大學生群聚的小吃街,來到希臘羅馬雅典複合風格的亞洲大學,右側看見亞洲大學附屬現代美術館,來到我曾經服務過的大學。2000年時,原本只有兩棟建築,遍地西瓜田,如今2024年早已不可同日而語,系館林立。
清華竹師教育學院現有117位教師,學術專長共有481個關鍵字,今年8/1日學科所聘請一位暌違12年來的新老師,來自亞洲大學的陳政煥副教授,學術專長是科技增進學習、電腦支援協作學習、教育科技、數位學習等,一下子為學院擴展出多個專長關鍵字,經過所、院、校的多輪審查與評估後,終於從朋友變同事,令人開心。
認識政煥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相遇,平常在社群追蹤學術新知,總能看到一個似曾相識的面孔,你一定可以看見他的招牌笑容,一頭柔順的黑色微長髮,髮型卻簡潔俐落,臉部輪廓清秀,五官端正,總是露出溫和友善的微笑,特別是他注視你的眼神給人親和力。後來仔細端詳為何總感覺似曾相識,才恍然大悟,原來政煥的形象與日本漫畫家堀越耕平作品《我的英雄學院》中的主角綠谷出久如出一轍。
就像綠谷出久的人設一樣,政煥給人一種堅毅又不失溫和,溫文爾雅中卻又帶著堅毅的氣質。眼神中閃爍對知識的渴望,彷彿隨時準備迎接新挑戰,如政煥正在執行的國科會「2030新秀學者計畫」,在學術領域的努力,讓人聯想到綠谷為了成為英雄而不懈奮鬥的精神。政煥的學術發表就像綠谷的英雄分析筆記本,充滿了對各種理論的深入分析和獨到見解,例如對各種英雄的能力分析、戰鬥策略、英雄服裝的設計和功能、對敵人能力的研究,突顯出想成為英雄的熱情。政煥在演講時的熱情洋溢,讓人想起綠谷在UA高校努力學習的模樣,即使面對艱難的研究課題,他也總是保持著樂觀的態度,這份堅持不懈的精神,與綠谷面對困難時永不言棄的勇氣如出一轍。
在學術圈中,政煥的成長軌跡也頗似綠谷。從一個普通的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導師的指導,逐漸在學術領域嶄露頭角,他對知識的追求和對真理的執著,就像綠谷對成為頂尖英雄的夢想一樣熱烈。所以說,認識政煥,就像是在現實中遇見了綠谷出久,他用自己的方式詮釋著學者的魅力,讓人不禁想要更深入地了解他的學術世界,正如人們被綠谷的成長故事所吸引一樣。
政煥現階段研究主力,旨在建立沉浸式VR合作學習模式,提供理論基礎與實踐模式。不僅如此,國際移動力表現積極,與英國UCL教育學院的Mutlu Cukurova教授團隊緊密合作,建立了國際移動研究的連結,相關的合作成果使他的研究成果具備了全球影響力。在過去五年中,他發表了多篇SSCI論文。在教學上,政煥同樣不遺餘力,連續兩年獲得亞洲大學優秀與傑出教學獎,開設多門跨領域課程,從資訊到數位學習,無不展現他的教學熱情與專業。
秉持24/7的服務精神,政煥的身影無處不在,無所不在學習、無所不在指導、無所不在研究、無所不在服務,協助高教深耕計畫,參與期刊發表與活動籌辦,擔任程式設計菁英團隊的執行長,並在校外擔任多期刊的編委與審查委員,政煥更是一位優秀的導師,指導學生參加國內外研討會與競賽,屢獲佳績。可以相信的是,政煥對指導的積極,五年內獲得18項獎項的成就,無不印證他對學生的關懷與支持。在產學合作方面,政煥積極推動中部國小的程式教育,並引導學生團隊赴加拿大實習,這些經歷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視野,更為社會貢獻了一份心力、不可忽視的力量。
政煥即將來到清華,似乎是冥冥中自有定數。政煥在餐敘時提到,一位清華畢業的朋友來研究室拜訪時,注意到了牆上掛著一幅多年前由地方長官所贈與的提字:「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從朋友口中,政煥才驚訝地得知這竟是清華的校訓,巧合彷彿預示著政煥與清華之間的緣分,也象徵著他追求知識、厚植德行的學者精神與清華的校訓精神不謀而合。
政煥也特別提到在亞大這六年來的時光,體驗到樂觀時虛心以待,悲觀時拭淚面對,這人生哲理,可總結是:謝謝那些曾經對不起我的人,抱歉那些曾經我對不起的人。亞大給了自己舞台,像是孩童時期的第一部學步車,才有如今的自己。令政煥動容的是,寫信向Jeffrey校長報告與辭別時,校長信中寫到we are lucky to have you.,見面時雖然不捨政煥離開,卻主動給予政煥擁抱,展現包容與氣度,儼然是學者風範,更是一所知名大學的格局。
餐敘後,政煥帶我參觀亞大美術館的王懷慶:五十年創作精選展,這短短的一小時觀展,重啟我對政煥的新認識,政煥說自己已參觀過三次,第一次是自己來看,第二次是陪伴來賓,今天是第三次,政煥當起導覽員,解說王懷慶作品的細節,並穿插中國歷史的文化典故,原來政煥在大學選擇就讀資訊工程領域之前,喜好文學歷史,曾經一度想深入專研,當時就在一念之間轉換想法,人生因此有了不同跑道,無論怎麼轉變,都是喜歡閱讀才有如今的能量,有足夠的底氣來面對未知的世界。
政煥離開亞大,來到清華教育學院,落腳在學科所,就像是碼表上first lap結束,重啟second lap的計時。這不僅僅是一次單純的職業轉換,更象徵著他學術生涯的新階段和研究視野的拓展。在學科所的研究、教學和服務之外,政煥豐富的學術背景和創新思維可為教育學院現規劃的AI教育沙盒帶來了實質性的助益,令人期待。
訪談結束前,想起當年我離開亞洲時的心情,不禁與政煥的經歷產生共鳴。離別總是充滿複雜的情緒,既有對新機遇的期待,也有對熟悉環境的不捨。我記得當時內心的忐忑與興奮,就如同現在政煥臉上所流露的神情一般。我們相視一笑,彷彿穿越時空,看到了當年的自己。
專訪、撰文/廖冠智 所長 專訪日期:113年7月20日
白天的喧囂在夜晚靜謐之中沉澱,夜晚的寧靜在黎明曙光中甦醒,這是自然法則。每一位學者的故事都是一首獨特的旋律,像是lo-fi曲風,帶著輕柔的節奏和循環的旋律,伴隨著微妙的背景雜音,適合在學習時聆聽。這些故事讓人想一窺他們的心路歷程,彷彿透過老唱片的沙沙聲聽見過往的迴響,這是知識追求的吸引力法則。
驅車前往霧峰,沿途經過曾長達八年上下班的風景,如今一一回味。上高速下匝道,映入眼簾的是昔日懷舊景色,帶了些許現代的風味,左側看到921地震園區,穿過大學生群聚的小吃街,來到希臘羅馬雅典複合風格的亞洲大學,右側看見亞洲大學附屬現代美術館,來到我曾經服務過的大學。2000年時,原本只有兩棟建築,遍地西瓜田,如今2024年早已不可同日而語,系館林立。
清華竹師教育學院現有117位教師,學術專長共有481個關鍵字,今年8/1日學科所聘請一位暌違12年來的新老師,來自亞洲大學的陳政煥副教授,學術專長是科技增進學習、電腦支援協作學習、教育科技、數位學習等,一下子為學院擴展出多個專長關鍵字,經過所、院、校的多輪審查與評估後,終於從朋友變同事,令人開心。
認識政煥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相遇,平常在社群追蹤學術新知,總能看到一個似曾相識的面孔,你一定可以看見他的招牌笑容,一頭柔順的黑色微長髮,髮型卻簡潔俐落,臉部輪廓清秀,五官端正,總是露出溫和友善的微笑,特別是他注視你的眼神給人親和力。後來仔細端詳為何總感覺似曾相識,才恍然大悟,原來政煥的形象與日本漫畫家堀越耕平作品《我的英雄學院》中的主角綠谷出久如出一轍。
就像綠谷出久的人設一樣,政煥給人一種堅毅又不失溫和,溫文爾雅中卻又帶著堅毅的氣質。眼神中閃爍對知識的渴望,彷彿隨時準備迎接新挑戰,如政煥正在執行的國科會「2030新秀學者計畫」,在學術領域的努力,讓人聯想到綠谷為了成為英雄而不懈奮鬥的精神。政煥的學術發表就像綠谷的英雄分析筆記本,充滿了對各種理論的深入分析和獨到見解,例如對各種英雄的能力分析、戰鬥策略、英雄服裝的設計和功能、對敵人能力的研究,突顯出想成為英雄的熱情。政煥在演講時的熱情洋溢,讓人想起綠谷在UA高校努力學習的模樣,即使面對艱難的研究課題,他也總是保持著樂觀的態度,這份堅持不懈的精神,與綠谷面對困難時永不言棄的勇氣如出一轍。
在學術圈中,政煥的成長軌跡也頗似綠谷。從一個普通的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導師的指導,逐漸在學術領域嶄露頭角,他對知識的追求和對真理的執著,就像綠谷對成為頂尖英雄的夢想一樣熱烈。所以說,認識政煥,就像是在現實中遇見了綠谷出久,他用自己的方式詮釋著學者的魅力,讓人不禁想要更深入地了解他的學術世界,正如人們被綠谷的成長故事所吸引一樣。
政煥現階段研究主力,旨在建立沉浸式VR合作學習模式,提供理論基礎與實踐模式。不僅如此,國際移動力表現積極,與英國UCL教育學院的Mutlu Cukurova教授團隊緊密合作,建立了國際移動研究的連結,相關的合作成果使他的研究成果具備了全球影響力。在過去五年中,他發表了多篇SSCI論文。在教學上,政煥同樣不遺餘力,連續兩年獲得亞洲大學優秀與傑出教學獎,開設多門跨領域課程,從資訊到數位學習,無不展現他的教學熱情與專業。
秉持24/7的服務精神,政煥的身影無處不在,無所不在學習、無所不在指導、無所不在研究、無所不在服務,協助高教深耕計畫,參與期刊發表與活動籌辦,擔任程式設計菁英團隊的執行長,並在校外擔任多期刊的編委與審查委員,政煥更是一位優秀的導師,指導學生參加國內外研討會與競賽,屢獲佳績。可以相信的是,政煥對指導的積極,五年內獲得18項獎項的成就,無不印證他對學生的關懷與支持。在產學合作方面,政煥積極推動中部國小的程式教育,並引導學生團隊赴加拿大實習,這些經歷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視野,更為社會貢獻了一份心力、不可忽視的力量。
政煥即將來到清華,似乎是冥冥中自有定數。政煥在餐敘時提到,一位清華畢業的朋友來研究室拜訪時,注意到了牆上掛著一幅多年前由地方長官所贈與的提字:「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從朋友口中,政煥才驚訝地得知這竟是清華的校訓,巧合彷彿預示著政煥與清華之間的緣分,也象徵著他追求知識、厚植德行的學者精神與清華的校訓精神不謀而合。
政煥也特別提到在亞大這六年來的時光,體驗到樂觀時虛心以待,悲觀時拭淚面對,這人生哲理,可總結是:謝謝那些曾經對不起我的人,抱歉那些曾經我對不起的人。亞大給了自己舞台,像是孩童時期的第一部學步車,才有如今的自己。令政煥動容的是,寫信向Jeffrey校長報告與辭別時,校長信中寫到we are lucky to have you.,見面時雖然不捨政煥離開,卻主動給予政煥擁抱,展現包容與氣度,儼然是學者風範,更是一所知名大學的格局。
餐敘後,政煥帶我參觀亞大美術館的王懷慶:五十年創作精選展,這短短的一小時觀展,重啟我對政煥的新認識,政煥說自己已參觀過三次,第一次是自己來看,第二次是陪伴來賓,今天是第三次,政煥當起導覽員,解說王懷慶作品的細節,並穿插中國歷史的文化典故,原來政煥在大學選擇就讀資訊工程領域之前,喜好文學歷史,曾經一度想深入專研,當時就在一念之間轉換想法,人生因此有了不同跑道,無論怎麼轉變,都是喜歡閱讀才有如今的能量,有足夠的底氣來面對未知的世界。
政煥離開亞大,來到清華教育學院,落腳在學科所,就像是碼表上first lap結束,重啟second lap的計時。這不僅僅是一次單純的職業轉換,更象徵著他學術生涯的新階段和研究視野的拓展。在學科所的研究、教學和服務之外,政煥豐富的學術背景和創新思維可為教育學院現規劃的AI教育沙盒帶來了實質性的助益,令人期待。
訪談結束前,想起當年我離開亞洲時的心情,不禁與政煥的經歷產生共鳴。離別總是充滿複雜的情緒,既有對新機遇的期待,也有對熟悉環境的不捨。我記得當時內心的忐忑與興奮,就如同現在政煥臉上所流露的神情一般。我們相視一笑,彷彿穿越時空,看到了當年的自己。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