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梗學習】111文化學習講座紀錄-如何透過教育元宇宙實踐教育4.0 (續集)
撰文/廖冠智 所長 日期/112年04月28日
#如何透過教育元宇宙實踐教育4.0續集
#價值交換的元宇宙哲學
如果有一天,上天要用一個東西來交換你身體上的某一種功能,你會如何取捨?如何決定是哪一個東西?
這可能是一種悖論(paradoxos),某一種身體功能是自己獨有的一部份,為何可用外部的一個東西來交換,取決在你對價值替換的堅持程度。又或者願意進行這樣交換的人,是否正遭遇到比不交換還更重要的事情,如交換後的東西,不是自己所有,而是贈予他人,顯然他人是比自己身體某功能更為重要的。
價值究竟是什麼?在merriam-webster裡提出不同解釋,從經濟理論角度如常見物品的內在價值與外部呈現的貨幣價格,也有提到,在人類世界裡,價值是一種對錯,以及生活中什麼是重要的信念程度。一個最原始的的說法出自德國哲學家、邏輯學家的Hermann Lotze(1817~1881),他提出 “values are the key for the world of forms”,當然你可以從哲學角度來解釋為,價值是形式世界的關鍵,或者從白話來說,價值是描述事物形式如何在世界中運行的關鍵,Lotze還進一步提到衡量價值的準則是“satisfaction of the sentimental needs” ,意旨情感需求滿足的程度。
Pecu師在首映講座中提到,教育元宇宙價值鏈的存在意義與分析方式,參考Jon Radoff(Beamable的CEO、知名遊戲設計師 ) 在2021年於medium上張貼的the Metaverse of Value-chain,共有七個層級的框架:Experience、Discovery、Creator Economy、Spatial Computing、Decentralization、Human Interface、Infrastructure,每個層級象徵元宇宙世界的硬體環境與軟體生態,包含進入、體驗與互動的方式,生成內容所延伸出的經濟效益,資料如何蒐集、運算、存取與移轉,同時也包含元宇宙運行無礙的機制,Pecu接著以KANO分析定義出層級中所具備的策略與指標,進一步倡議出以價值交換系統為主的教育元宇宙,不侷限在XR的呈現型態,元宇宙的使用者將自身價值,經由區塊鏈機制註寫、放大與加速流通,也就是在虛擬與真實世界中行使價值的交換行為,讓價值交換所形成的效益,虛實之間轉移無礙。
Radoff所提出的七個層級,即便已建立了元宇宙框架,另外有研究機構持續修正元宇宙的發展樣態。一份由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釋出的『2022 Value creation in the metaverse- The real business of the virtual world』商業洞見研究報告,其中由Square Enix的CEO:Yosuke Matsuda在報告中直接提出,The metaverse is not AR/VR、The metaverse is not (just) gaming、The metaverse is not Web3、The metaverse is not only for a small group of users,簡言之現在台灣所發展的元宇宙,可能正與報告中不相同😳😏,我們姑且不論台灣現況發展究竟差異在哪,而是報告中以四種類共十層級來建構描繪出元宇宙框架,而VR/AR不是元宇宙,也正是Pecu師一直強調的想法(5G不是錯,拿5G用來做什麼)。
Matsuda認為元宇宙的框架,四類別十層級分別為,由底層至高層分別為,1. 賦能基礎(Enablers):亦即為元宇宙需有安全、隱私和治理方式,管理數位身份、化身和社交圖譜的平台機制,且能有經濟驅動如支付和貨幣化的運作。2. 基礎設施和硬件設備、操作系統(Infrastructure and hardware):包含作為人機界面層一部分的設備硬件/組件,及其他基礎設施如跨雲的底層基礎設施的半導體網絡等。3. 平台軟件(Platforms):能促進進入與內容探索,發生體驗與應用程序的分發數位入口,如瀏覽器、搜索/視覺搜索、應用程序商店,另外創作者/3D 開發用於構建體驗的核心AI 服務工具。4. 內容與體驗(Content & experiences):必須讓元宇宙體驗更為豐富以獲得足夠的凝聚力、吸引力,包括第一方由使用者生成的UGC內容、開發者內容、創作者內容等,再者需要將不同 metaverse 串連後再應用,特別是讓來自各地的使用者各自學習,到相互協作,進而達到特定事件目的之應用程序,因而能夠從不同的實體世界裡,創造出多元的虛擬世界,容易聚集的大量用戶並並聚集在虛擬,以交互創建和出入不同體驗的環境。因而你可以發現,AVMXR只是賦能基礎與平台軟件的一部份,用於創造體驗之用,倘若AVMXR僅為體驗用途,沒有串連座落四處不同的 metaverse,達到體驗後將達到什麼價值與效果, 也不是真正體現元宇宙的核心價值。
你是否曾經思考過,元宇宙裡所創建的價值若視為一種資產(Asset),是屬於誰的?為了能撐起元宇宙的經濟趨力,單靠貨幣的流通是無法成氣候。聯合國UN在2018年提出數位公共財的概念,以提升世界各國共同數位化的意願,創建數位公共財有助於各國釋放數位技術和數據的意願,實現永續發展目標,也能避免因為使用語言、內容及所需基礎設施,導致不容易獲取與分佈不均的問題,因而若以區塊鏈作為數位建設的基礎,處理數據資料的儲存與查詢機制,透過合約訂定建立與使用規章,只要從上所建立的數據資料,皆可視為數位公共財,並保有創建者的著作權利,因為需要與他國/他人進行價值交換,或許能促使世界各個公民組織、國家社會等願意釋出數據或內容技術?這或許是數位烏托邦的前身,也是數位共產主義的極致表現?😆
因而,我認為或許元宇宙的『價值交換』並非指向一連串行為的最後目的,而是為了體驗+使用某些公共財帶來的需求滿足感(無論是情感或慾望等實現自我期待)等的方式手段(中介過程)。價值交換或許是一種價值移轉的機制,從A處直接到B處,或許是實體→虛擬、虛擬→實體,或虛擬→實體→虛擬,甚至是A、B處之間需要中介環境,實體→虛擬→實體,區塊鏈是虛擬世界裡的資料輸送帶,實體世界裡隨時隨地都可以看見輸送帶的入口,區塊鏈上的數據資料,促進並擴大了所有形式的數據共享,只要你有進入入口、檢視使用數據資料的權利,相對的你就須承擔生產數據資料放進輸送帶的義務(至少是直接開放使用)。在此之下的教育元宇宙環境,可以說是你為了讓自己的數據資料可以順利丟進入虛擬世界的輸送帶,而學習他人已知的操作方式,同時也藉由學習來提供學習後的價值供他人與你交換,讓知識得以隨時更新,並且保有每一次知識更新的時間戳token,也就是創建者的所有權。
反之,若『獲取體驗』才是元宇宙一連串行為的最後目的,以『價值交換』作為獲取體驗的“資格”,資格採累進制,使用者需公開曾經實行過價值交換的行為方式,當使用者獲取體驗後,帶來的情感滿足若能引起其他使用者的共鳴,也想仿效獲得,其他使用者有權另行檢視並使用發生交換行為所隱含的數據資料,如此一來不同虛實世界的價值交換方式得以公開,致使體驗價值可以相互移轉。
那麼,該怎麼驗證呢?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卻沒有辦法將真實世界的複雜狀況完全複製在虛擬世界裡操控,然仍可以藉由價值交換的方式與機制,來嘗試創造出不同『體驗價值』的形式。想像一下你想親手烘焙一塊蛋糕給遠在國外的女朋友,在教育元宇宙裡,你可從他人已分享出有哪種樣式、口味的蛋糕來了解各種型態的烘焙方式,在你選擇屬於自己特色的樣式或口味後,透過一種方式組合(如在實體烘焙坊以AR輔助選擇蛋糕材料,以VR來練習烘焙手法)來體驗烘焙的手感,VR烘焙過程中所蒐集的數據,將同步存放區塊鏈中,假使你親手烘焙的蛋糕口味有獨特價值,其過程所有蒐集過的數據,將在區塊鏈成為完整的獨特樣式、口味蛋糕的『烘焙流程數據集』,一旦國外實體蛋糕店有代為烘焙蛋糕的服務,經你同意從區塊鏈中檢視並使用親手生成的烘焙數據,在你支付元宇宙貨幣後,接著照樣操作烘焙為蛋糕,雖然不是親送自作蛋糕給女友,蛋糕卻是自己在其他地方、不同時間練習、嚐誤、自我修正後的操作數據烘焙而成,即使是他人代工,原始數據仍始於自己,釋出自己的數據作為價值交換,同而獲得蛋糕的烘焙體驗並保有手作的心意。當然,你的烘焙技術若獨特到不用支付元宇宙貨幣,這樣的特別價值也能用來交換實際幫忙代工烘焙的蛋糕,就看你的能力,蛋糕代工店的意願,也要看女友是否願意接受這樣的心意🙄.....?
對我而言,價值的交換方式,是元宇宙的行為與手段,最終是為了創造可移轉、喚起興趣、共創經濟效益的體驗價值,但價值交換是其中一種手段,並非唯一的手段。
人類追求價值的方程式,在真實世界裡由人類所創建的市場,與獲取機制來制定,從Pecu師兩次講座的主張中讓我了解,在元宇宙的世界裡,我們更應該思考『價值』的內在程度,是如何喚起人類進行取捨的行為?例如想親手做蛋糕配國外的女友,獲取芳心鞏固愛情;『價值』的創建方式,又是如何誘使人類鑽研、趨之若鶩或行使交換?如參考他人烘焙手法經驗,你願意花費多少元宇宙貨幣或同等虛擬世界的勞務來累績達到價值的點數;『價值』的存在位置與形式,又是如何讓人類發現與挖掘,然後作為交換的標的物?如你烘焙流程數據集存放的位置與方式,不是原始的檔案數據,而是存在於手感體驗的META中,要去遊戲闖關才能獲得,或者在實體蛋糕店付出身體勞務來交換他人的數據集。
我在講座中所說虛實裡價值移轉這件事,未必是能量相等與守恆,而是因應實體或虛擬環境的差異(或說區塊鏈預設的智能合約規範)而有差別,以遠端手做蛋糕的數據集產生出他人代做蛋糕給女友,這過程的價值移轉,『價值』的“價值程度”,是否仍可讓遠在國外的女友,真心無悔接受你的蛋糕呢?😅,換句話說,元宇宙的世界裡,虛實整合的樣態,是否有純為物理世界裡,趨於衰減的『熵增』、熱絡發展『熵減』現象呢?這是價值交換這一連串行為裡,很值得繼續納入討論的變因。
聆聽五組精彩的分享,Pecu師已釋出完整的影片,我在Pecu師之後補充五組的想法已說明,就不再文字贅述。但從同學分享的觀點中,讓我感受到學科所研究生令人佩服的地方👍,更要謝謝Pecu師以身作則,以實作來堅持論述,以論述來累進實作的精神,這思考過程中價值交換的行為,恰好讓我們互相體驗對方思索已久的觀點,也印證了教育元宇宙裡,價值交換是獲取體驗的一種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