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學習科學與科技研究所

【有梗學習】111文化學習講座紀錄-如何透過教育元宇宙實踐教育4.0

撰文/廖冠智 所長 日期/112年03月3日

#如何透過教育元宇宙實踐教育4.0
#讓學習的價值無處不在

我記得很久之前聽過一個故事,至於可不可考,還要追究一下。知名碎形(fractal)理論發現者Mandelbrot,於1975年左右發表Mandelbrot B. B. (1975). Les objets fractals : forme hasard et dimension. Flammarion.,是開始建立相關的數學理論來描述遞迴過程中,擁有迭代相似的特性,以及部分有整體的特徵,反之整體中某局部的放大後也有整體的特徵效果。當時fractal尚未成氣候,名氣不大,M發現後一直積極推崇這樣成果,為了搶第一人的地位,之後在許多國際研討會、社交場合中廣發他的著作來宣傳,也許人人覺得M夜郎自大,後來fractal運用在地理學、生物學、經濟學和藝術等,甚至在檔案壓縮技術也息息相關,早已將M推到崇高的地位。

在當時數位科技並不發達的時代,僅能仰賴物質媒體,來保存與傳遞資訊,如今元宇宙世代來臨,傳遞方式、傳遞價值與知識交換的意義,早有鋪天蓋地的轉變。3/2文化學習講座的首映場,師大蔡芸琤(Pecu)老師帶來自我詮釋教育元宇宙的獨特觀點,講座開始便道盡身為研究者的辛酸,在原本一片已成氣候的元宇宙發展圖譜中,闡述應該要有不同的DNA,不能只看到AVMR內容與頭盔物品,也不能只看見互動科技與數位內容的建置。而是要以『價值鏈』為圓心,『交換行為的意義』為半徑,開始論述自己的觀點與發現,除了在學術研究上穩紮穩打,也在教育現場中種下未來能開花結果的種子,從生活各方面如文化、金融、社會、時事、名人與個人發展經驗來切入,為的就是連結元宇宙中價值交換體系所構築成生態的層級,談到區塊鏈分散概念為產生並累積價值的重要開端,更從真實世界與虛擬環境共存互融的多維形式來呼應價值存在的不同型態。

Pecu為了生成在數位歷史上的token,滾動修正對教育元宇宙獨特想法,首先發表Tsai, Yun-Cheng. (2022). The Value Chain of Education Metaverse. 10.48550/arXiv.2211.05833. ,系統性論述對教育元宇宙的價值鏈之存在意義與分析方式,當中參考Jon Radoff(Beamable的CEO、知名遊戲設計師 ) 在2021年於medium上張貼的the Metaverse of Value-chain,共有七個層級的框架,並以使用KANO作為分析方法,嘗試定義出層級中所具備的策略與指標,在未來進一步在教育元宇宙中應用,特別是區塊鏈中實現digital avatars以及去中心化的consensus value system。Pecu也並非停留在構思階段,已有國科會經費支持,嘗試更多在教育元宇宙的課程設計,研究如何有效引導更多教師自信參與多元的教案設計。

我相信,Pecu師對教育元宇宙的描繪,如同Mandelbrot當時對Fractal的洞見,需要時間、需要醞釀,更需要更多可觸及可看見的量變,進而質變才會再現眼前。即便當天線上講座內容,對我而言像是複習過去在其他場次聽過的資訊,但仍可感受到Pecu的堅定與熱情,依然令人感動👍。

我自己對元宇宙的圖譜也曾有奇思謬想的框架(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4886137848162382&id=100002986462539)特別是在聽完Pecu師的論述後,儼然勾勒起當時對元宇宙的觀察。內心裡元宇宙發展對生命禮儀事業會有不小的發展潛力,數位轉型應兼顧在世者與逝者之間的微妙、難捨關係,AIoT物聯網以數位知覺(將實體世界的知覺納入數位世界中)的全息性,或特定知覺的偵測接收與生成之網絡裝置,讓在真實世界的親人離世也能存在虛擬世界中,向真實世界的存在者訊息(價值)交互,當然其中面臨人類的心靈與倫理問題,更需思辯與哲學探索。

Pecu師的教育元宇宙中的價值交換核心概念,源自於學習者對當下學習後在知識內容、形式與意義,於區塊鏈框架裡分散驗證後所呈現”效果”,當”效果”以獨一無二的token儲存後,便能具備獨一無二的“價值”,一旦學習者擁有了價值,內在動機驅使外在學習行為,自己生成的價值讓他人有了期待,或者他人生成的價值驅使自己追求獲得,反覆交換的行為模型,存在於虛擬與現實的世界中,如同在虛擬世界共創協作,在實體世界有了價值一般,因而我才說,我對教育元宇宙的觀點,是創造價值交換的方式,以及定義人類所需要且願意進行交換的價值內容與形式(及其延伸出的行為)🙂。

人類對價值的定義、慾望與追求,連結自資源提供與人性需求的關係。價值不僅是體制內的貨幣與名聲,也是體制外的自我滿足與社會實現,因為交換而有了對“價值“的檢視評判,並持續對生成行為的修正。如人類與chatGPT進行價值交換,人類付出失去工作的可能性,換來獲取chatGPT快速生成資料的便利與正向效果;人類所減少的勞務付出,恰是chatGPT最擅長的能力,或許擁有了快速與海量的資訊,卻可能失去了人類最有價值的天性,換來了訊息辯證、資訊誤植、人類文明動盪的隱憂。

價值交換下,能量不會守恆?這是更值得思考的問題,chatGPT躍進讓許多工作可能喪失,但沒有chatGPT或許人類數位文明不會推向另一個高峰,是繁榮抑或衰敗,只有時間才能證明價值交換後的真正意義。謝謝師大Pecu老師帶來教育元宇宙生態中,價值鏈可以具備的生成、傳遞、交換等型式,既分散又連續的特性,即便短短兩個小時的互動討論,帶來許多獨特觀念,也招來更多疑惑。

教育元宇宙或許還有很多未知需要拓荒的地方,3/2只是首映,我們期待在4/13的續集,小組在聆聽後,嘗試以更多方式來體悟Pecu的教育元宇宙後,舉出一學習議題或教育問題,來找出並說明教育元宇宙尚未探究,或值得在關注的地方,以不同思維指出不可行之處,與Pecu師價值交換。

今日謝謝Pecu師,同學的想法就讓子彈再飛一下,總有一天會擊中目標,各組同學可快快動身,讓學習無所不在,學習的價值才會無處不在❤️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