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學習科學與科技研究所

【前傳 X 學科所申請經驗】EP3 陳芷玄|冷靜且敏捷

起心動念

成為學科人之前要有什麼特質,才具備就讀學科所的能力?這問題的答案在每一位報考學科所的學生身上。研究所是以學術探究方式,聚焦在個人有興趣的研究議題,欲探究的問題涵蓋多元且跨域的面向,經歷探究與學習的過程,來建構並連結問題及問題之間的解決途徑,如同我們認為「因研究而存在,以學習為延續」。簡而言之,學科人的特質在「研究、學習、跨域」的交集處,以「連結」來貫穿。 學科所學生背景來自四面八方,如何準備研究構想的備審計畫,他山之石可以為錯,未來考生可以參考先輩學長姐的經驗,看看他們怎麼做、怎麼說?從報考動機與備審準備,再到研究計畫的方向暫定,到面試過程的冒險之旅,處處都值得借鏡與吸收。

專訪、撰文/廖冠智 所長 | 專訪日期:110年12月03日

回想面試過程中,對陳芷玄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其他審查委員問及有關研究計畫中MicroBit的疑問時,我當下聽到這問題時,直覺眼前這位面試生應當回答不出來,沒想到出乎我意料,芷玄回答得很有條理,同時間論述過程也掌握到對研究過程細節的了解,讓你不得不相信,芷玄是真的想完成這份研究計畫,且已有一定程度的信心。芷玄也回答到,面試被問到的研究計畫細節疑問,早已是自己滾瓜爛熟的內容,更能讓自己從容應對,自信心上身。

芷玄是典型在大學階段明確有特定的研究議題,期望進入研究所之後,深入探究下去的例子。科技部大專生計畫便鑽研在以POE策略應用在資訊教育的實例,探究影片學習系統對大學生學習程式設計的影響。在大學指導老師的嚴格要求下,早已初步了解文獻探究的方式,也明確訂定自己的專題成果,勢必須以學術論文型態來發表,顯而易見的,大學時便受到研究所式的學習風氣薰陶。芷玄回想這段過程並非馬上適應、進行順利,剛開始的大學論文寫作是迷濛中摸索出路,指導教授給予方向,你必須照著方向摸索前進,久而久之你就會自我調節,不再懷疑人生。

在當天面試時,芷玄還回想道讓自己陷入緊張的小插曲,看見前面幾位面試生都有另外攜帶簡單的補充書面資料進入口試,只有自己兩手空空,擔心影響自己的表現。然當下一閃地冷靜告訴自己,擔憂也無濟於事,只好假裝不知道另外攜帶書面資料,減緩自己徬徨的感覺,敏捷地穩住心情。很有趣的是,一旦假裝自己無視沒有攜帶補充書面資料,便真的不在意,面試中審查委員問什麼就回答什麼,沒什麼困難。面試結束後,也不去多想剛剛口試的自己表現,就像是在一瞬間用盡全身的力氣來表現自己的特質,一瞬間過了便不再陷入擔憂剛剛表現的優劣與否,戮力以赴後便開始犒賞自己,找尋自己的樂子。

🙂 芷玄分享準備歷程

撰文/ 陳芷玄 同學

👉 推甄資料準備

我認為「學習研究計畫書」是整份備審資料中最關鍵的部分。這個部份我主要的準備方式是去閱讀大量的論文文獻以找尋研究的方向,接著撰寫學習研究計畫書的方式我是採取類似論文的方式去撰寫,主要有「摘要」、「研究動機與研究問題」、「研究內容的主軸撰寫」、「研究方法及步驟」、「預期結果」、「參考資料」這幾個大項。選擇的研究方向也是很重要的,去選擇一個特別、過去較少人做的研究方向或許能為你的備審資料加分,但是也必須要對於自己的研究內容有一定的熟悉程度

👉 口試當時、事後心得

口試當天我是第五位應試者,前面有看到兩位應試同學都有攜帶自己的三折頁,這讓我當下有點慌張,因為我並沒有額外準備其他的資料提供給教授。但是進入面試地點前,我先穩定自己的情緒,必須要鎮靜,因為當你沒有自信就很難說服別人去相信你講的話。當下我依照事先練習的步調介紹自己、學習研究計畫書,在鈴響前 5 秒內結束介紹。講超過時間未必是好的,因為占用到教授提問的時間時可能會導致教授並沒有提問完他想要問的問題,也會導致教授可能因被鈴響干擾而沒有認真地聆聽完你的內容。提問主要會問的是學習研究計畫書中的內容,因此需要熟讀自己的學習研究計畫書,也必須要想得非常透徹「為何要做這個主題」、「這個主題有甚麼特色」、「這個主題的實施可行性」這些問題事先想清楚就會減少自己在面試當下的慌亂。

瀏覽數: